今天是:

教育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育

及时公布作弊调查结果 维护高考公平底线

时间:2022-06-08 12:30:42 来源:

▲6月7日上午,北京考生进入考点。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

  ▲6月7日上午,北京考生进入考点。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

  6月7日,高考第一天,网传疑似全国乙卷的数学题遭他人拍照上传至QQ群寻求解答,引发社会高度关注,教育部在接到相关举报后,第一时间报公安机关。

  6月8日一早,教育部即发布消息,一并回复了网传的数起泄题事件:经公安机关查明,涉数学全国乙卷事,系考中作弊,甘肃某考生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,开考后拍摄试卷发至QQ群寻求解答未果;其他两起则都是考后恶意编辑的“占坑帖”,考生先发布无关帖子占位,考后再替换原有内容。以上情况均不存在考前泄题。

  高考作为国之大考,其严肃性无需赘言。而无论考场作弊还是提前泄题,都事关高考公信力与考试公平。因此也可以说,教育部对本次事件的迅速调查和及时回应都值得肯定,也极为重要。尤其是,目前高考仍在进行,及时将权威调查结果公之于众,有助于打消社会疑虑,安抚广大考生的情绪,不影响其后续考试。

  目前教育部表示,对所涉考点,相关地方教育考试机构已撤换监考人员,加强监考力量,并将按照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》等规定对违规考生和失职失责人员严肃处理。追责是必须的,也应当起到震慑作用。

  但事件的教训仍是极为深刻的。有考生将手机带进考场并拍照上网,这说明个别考场还存在重大漏洞。为何如此“原始”的作弊方式,却能在理论上最为严格的高考考场上出现?

  值得注意的是,去年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。2021年,同样是数学考场,当时也曾有考生将题目拍照上传至网络搜题平台。好在平台发现了异常,向警方举报了该事件。

  连续两年发生的类似事件,说明深入检讨考场秩序已经刻不容缓。在金属探测仪、信号屏蔽器等技术设备已普遍应用的情况下,依然发生了利用手机进行作弊的行为。对此必须深入总结教训,摸清楚究竟是哪些环节出现问题,及时补上考场的安全漏洞。

  此外,今年出现的“占坑帖”现象也值得注意。“占坑帖”本质上是一种网络恶作剧,却可能造成社会误解,引发关于是否泄题、作弊的质疑,造成恶劣影响。相关平台在加强审核、加大关键字排查的同时,不妨出台账号处理规则,并在高考等重大节点前后及时发布针对性提醒与警示。

  此外,考生也要明白,高考是严肃的。一些过头的玩闹很有可能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,希望涉事考生能够读懂本次事件的教训。

  这些关于作弊的新闻,在短时间内就几乎席卷全网,受到万众瞩目,也再次说明高考在人们心中的分量。高考的意义远超过了考试本身,也被视为社会公平的标记与象征,同时承载着改变命运、阶层流动的宏大命题。这也就注定了相关方面必须千方百计维护高考的秩序,确保其公平底线。

  因此,接下来必须查清事实、严肃追责、堵住漏洞,加强考场监管、严肃考风考纪,不断完善考场纪律,让高考不负每一位考生,也不负全社会的期待。
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,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,与本网站无关。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。

关注排行

热门文章

华裔青少年,线上中华文化课开讲了(侨界关注)

江苏营、重庆营、福建营、四川营、广西营、甘肃营、湖南营……3月30日以来,2022“亲情中华·为你讲故事”网上营相继开营。该活动

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,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hyxs2020@qq.com我们会及时处理!

版权所有:第一关注法治网 备案信息:京ICP备13000000号